早前筆者就為大家報導過親身前往 Dyson V10 無線吸塵機及 Supersonic 風筒的生產工廠,那麼這些具革新功能的產品,又是如何誕生的呢?今日筆者就帶大家直擊 V10、Supersonic 等產品的亞洲研究基本,以及為大家披露未見過街的 Dyson 自家革新功能吧。
英國、新加坡研發基地分工清晰
說到 Dyson 的研發基地,主球主要的有兩個:一個是位於英國,而另一個就是位於今次筆者參觀,位於新加坡的亞洲區研發總部。至於為何要將研發基地分開於英國及新加坡兩個地方?據官方表示,英國的研發基本主要是前期的研發工作,換言之設計出 V10 無線吸塵機、Supersonic 風筒的想法,就是誕生於英國本土;而如何將概念變成實淨摸到用到而又能有上佳使用體驗的研發工作,就會在後期研發基地,即是位於新加坡的研發總部進行。
▲Dyson 位於新加坡的研發中心,是屬於後期研發項目的,即是將概念變為實現產品的搖籃地。
▲一踏進研發中恟門,已看到被拆成「分解模型」的 3 件旗艦產品:Supersonic 風筒、V10 無線吸塵機及 Pure Cool 二合一智能空氣淨化風扇。
▲不同的 Dyson 產品也有展示出來,包括在香港較難見到的 LED 座檯燈。
▲走到員工休息區,可以看到有一架十分漂亮的懷舊 Mini Cooper 在那裡。
▲車頂還要印了新加坡及英國國旗,可見新加坡這個總部對於 Dyson 的重要性有多高。
▲再來參觀員工工作的地方,可以看到一幅牆上有一大堆 Supersonic 風筒,很想要吧?
▲Dyson 新加坡總部內還有一個超大型的 LED 熒幕,顯示全球各區 Dyson 的供應鏈情報及各地有沒有大新聞會影響供應情況,方便員工隨時應急調配貨源,以應付市場供應。
創辦人「金句」隨處可見
位於新加坡的 Dyson 工廠及研發基地,最令筆者覺得深刻的,就是隨處都可見創辦人 James Dyson 的名言,道出他作為工程師的心聲,亦某程度上成為了 Dyson 產品研發的「金科玉律」,筆者尤其深刻是在研發總部的一句:「As engineers, we have to see beyond existing technology and ask “is there a better way?”」,所以大家看得出:Dyson 的產品,並非發明出甚麼「驚天動地泣鬼神」的驚世產品,而是常用的家電產品上,有沒有過往解決不到而可以改善使用體驗的地方,V 系無線吸塵機如是,空氣淨化器如是,Supersonic 風筒亦如是。
「非一般」研發實驗室!一切為改良使用體驗
除了四周也是「金句」外,Dyson 研發基地的另一個令筆者印象深刻之處,就是看到 Dyson 為了盡力令消費者獲得最好的使用體驗,在新加坡的研發基地中,不只是產品外觀設計、零件開發等有實驗及開發室,亦有一些十分特別的測試場所,例如:靜音房、空氣流動測試房等,而大部分的 Dyson 研發部門的員工,也是「工程師」這個銜頭。別以為這些「特別房」沒有功效,舉個例子:靜音房主要測試產品發出的噪音水平,摩打甚至產品原型設計好後,會在這裡測試它發出的噪音分貝,會達到合適水平才會拿去放進新產品中或者推出;而空氣流動測試上,會測試出產品發出的風力是否夠集中、熱力會否太熱或不夠熱等等。這些「特別房」,在其他推出同類型家電產品的公司研發總部中未必會見得到,而 Dyson 有這安排,為的只是希望推出的產品,真能做到 James Dyson 所言:Is there a better way?
▲Dyson 新加坡研發總部內有不少十分特別的房間,就像這個靜音房就是一例。
▲房內貼滿隔音棉,亦設有咪,主要用作測試 Dyson 產品摩打發出的噪音是否符合他們定下的標準。
▲在如此寧靜的環境,筆者試過用測音咪測試空氣淨化風扇在空氣淨化功能開啟時的噪音,發覺只有 43dB,十分靜哦!
▲除了靜音房外,Dyson 亦設有流體動力實驗室內,測試風力流動的表現。
▲Dyson 主打「革新」,就連開會的地方也與別不同,同事們不但是站著開會,而且亦會用傳統手繪形式將設計圖繪畫出來。
未見街功能搶先睇
今次參觀 Dyson 位於新加坡的亞洲區總部,除了可以窺見 Dyson 革新家電產品的誕生過程,以及看到在香港還未推出的新產品:Dyson 360 Eye 掃地機械人之外,另一個令筆者覺得很興奮的地方,就是在他們的 Connected Studio 中,見到從未見街,仍在 beta 中的新功能:以手機操控 Dyson 360 Eye 掃地機械人的動作。雖然在展示過程中不太順利,但畢竟只是 beta 中的功能,也算是情理之中吧。至於這功能何時會推出?Dyson 方面就未有明確時間表,只表示會等測試通過後才會考慮。
▲Dyson 亦設有 Connected Studio(研發部門網絡連接實驗室),這裡主要是測試未出街功能的可行性及穩定性。
▲參觀當日,Dyson 就正在測試掃地機械人的性能,現場房內更設有多個攝錄鏡頭,實時監測它的表現。
▲鏡頭獲得的數據會全部儲存在電腦內,方便進行分析。
▲當日更展示了未出街的功能,就是以手機控制掃地機械人移動。
為解決問題而生!Dyson 非「創新」而是「革新」產品體驗
在整個 Dyson 廠房及研發總部參觀過程中,Dyson 的員工不停在重覆一句說話:「我們並非開發一樣新種類的產品出來,而是『革新』我們日常在用的產品。我們在研發過程中,會看看現有的產品有甚麼問題需要改進,然後再看我們擁有的技術能否為這產品帶來更好的使用體驗。如果有這可能,我們就會進行開發。」
▲Dyson 的格言:為解決問題而生!上圖左邊就是傳統吸塵機的摩打,右邊是 V10 無線吸塵機的數碼摩打,可見體積縮細很多,但兩者為吸塵機帶來的吸力是有過之而無不及,從此就可以看出 Dyson 的「革新」DNA。
此外,他們亦表示,很多公司開發新產品時,是「先打算開發一件新產品,然後再看應該研發甚麼新技術並放進去,以吸引用家眼球」;但 Dyson 的理念是「反其道而行之」:先開發出新技術,然後再看看周邊產品中,有甚麼可以運用此新技術而可以改善使用體驗的,然後才將它開發出來。Dyson 的吸塵機工程主管 Kevin Grant 就舉了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:「以 V10 無線吸塵機的摩打為例子,我們成功開發出它的摩打已經是 5 年前的事,而開始研發 V10 無線吸塵機,只是 3 年前的時,換言之我們是看開發技術,之後才看將它放在甚麼產品中會是最能改善用家使用體驗。」
▲Dyson 吸塵機工程主管 Kevin Grant。
研究加入人工智能技術
既然 Dyson 研發技術的理念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設,筆者亦看到他們已推出掃地機械人,在參觀過程中也有一個問題向他們的研發工程師詢問:「這類掃地機械人,其實有一個問題,就是不懂辨別掃除的東西是甚麼。舉個朋友的例子:筆者的朋友有養寵物,而有時寵物不舒服或心情不好時,有機會『扭計』而隨處大小二便。其他的掃地機械人,由於不懂辨別那些是排洩物,所以仍會將之打掃走,但問題是當掃地機械人繼續四處移動清潔時,也會將寵物的排洩物弄到滿屋的地面都是,之後反而令主人們要更辛苦進行清潔。究竟 Dyson 有沒有打算在掃地機械人中加入近年十分流行的 AI 人工智能識別功能,令它可以辨別出『眼』前的是哪類型的垃圾,再決定是否即時需要清潔,或應該使用哪種方法清潔等。」而負責研發部門的網絡連接項目主管 Brian Hu 表示,他們也有在研究加入 AI 人工智能的可能性,請大家拭目以待他們未來推出的新產品吧。
▲Dyson 研發部門網絡連接項目主管 Brian Hu 表示,不排除未來會在旗下產品加入近年流行的 AI 人工智能元素。
OT 純自願!公司無逼迫
Dyson 每年都有那麼多新產品、新技術發明出來,雖然公司內有數百名工程師,但筆者在參觀過程亦感受到工作壓力不低,而且時間亦十分倉促。Dyson 的數碼摩打工程經理 Yvonne Tan 在訪問中就表示,她覺得在 Dyson 工作多年,最大的挑戰是時間永遠不足夠:「工程師眼中,研發出來的產品永遠是『不夠好,可以再好一點』,但其實在外人眼中,可以已經是十分好了,已經足夠應用在產品上並推出市場。而工程師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內,將技術、產品研發至最好水平,所以時間永遠不夠,有時甚麼至在放假時回來加班!」
至此,筆者不禁問一句:「在 Dyson 工作,加班是公司要求?還是員工自願做?」Yvonne 就表示,其實大部分情況下,員工也是自願加班的,公司沒有強制員工一定要留下來工作:「Dyson 的工程師,都是很講求效率的,所以自然希望可以盡快完成手上工作,盡快回家睡覺。但是研發的過程就是這樣,不是說停就能停下來的。加上,在 Dyson 工作,就像一個大家庭,大家也很互相愛護的,所以為了要完成手上工作,即使放假回公司工作,也是心甘情願。另外,有時見到其他同事做得很辛苦,會主動向對方說請他回家休息,然後由其他人接手繼續做。」
▲Dyson 數碼摩打工程經理 Yvonne Tan。
要在 Dyson 工作首看有否「研發精神」
看到這裡,可能有不少 wire 民也有點心動,想進 Dyson 工作吧?那麼要應徵做 Dyson 的工程師,除了學歷上要達到要求外,還有甚麼「竅門」呢?Yvonne 就告訴大家一個小秘密:「其實有能力在 Dyson 工作的人可以很多,但我們在面試的時候,很著重一點:應徵者在日常生活上,有沒有『研發精神』。」甚麼叫做研發精神呢?或許從員工編號為「037」,在 Dyson 工作已達 10 多年的環境管控工程主管 Dominic Mason 身上可以答到大家:「日常生活中,有時會陪家人行街購物,經過 hardware shop(香港俗稱五金店)時,會進去把玩店內售賣的工具,然後會想它的運作原理是怎樣?如何可以做得更好,令它更加好用?這就是『研發精神』了。」
▲Dyson 環境管控工程主管 Dominic Mason。
或許大家覺得太難?其實 Yvonne 也有一些貼士提供給大家:「如果你跟我說對工程、研發很有興趣,但放假時只是去購物、唱 K 等,你又怎樣說服我覺得你真的對工程、研發有興趣呢?相反,如果放假的時候,也會在家砌砌模型、Lego 或者進行一些小研究、小發明,我就真的相信應徵者真的對工程、機械和研發有興趣了。」
• 不想錯過新科技 ? 請 Follow unwire.hk FB 專頁http://facebook.com/unwirehk/• 要入手生活科技潮物 即上 unwire store https://store.unwire.hk/
The post 直擊 Dyson 新加坡研發基地 未曝光試驗新功能搶先睇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 UNWIRE.HK 玩生活.樂科技.